老子讀後心得(續篇)       吳偉煌       93.11.20

 37.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。無名之樸,夫亦將無欲。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正。

第三十七章

1.面對世人人心之浮動,自己仍是以「無為」的態度對應之,或可收其「潛移默化」之功效 ! 效果與影響力雖細微,但很實在 !

 38.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;下德為之而有以為。上仁為之而無以為;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

第三十八章

1.     行「道」、行「德」,不應摻雜太多私心、成見,也不要說一定要別人照自己的標準去做。

2.     老是喜歡透顯自己的預測能力或才智者,在「道」來講,只浮華的層面罷了,當藝術來欣賞還可以,但終究並非主體的層面。

 39.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寧;神得一以靈;谷得一以盈;萬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。其致之,天無以清,將恐裂;地無以寧,將恐發;神無以靈,將恐歇;谷無以盈,將恐竭;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;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。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。是以侯王自稱孤、寡、不穀。此非以賤為本邪?非乎?故致數輿無輿。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

第三十九章

1.「道」是天地萬物萬事的根本。

2.人依「道」而行,應學習適應各種不利的環境,讓自己在卑微的處境中,亦能活得有價值、有內容。

 40.反者道之動;弱者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

第四十章

1.萬物依「道」而行,有正向的,也有反向的,二面相合方得一「全」。

2.示之以強勢的一面,往往有助於事情的處理。

 41.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;進道若退;夷道若類;上德若谷;大白若辱;廣德若不足;建德若偷;質真若渝;大方無隅;大器晚成;大音希聲;大象無形;道隱無名。夫唯道,善貸且成。

第四十一章

1.     人間體悟「道」的人,深淺各有不同。被不懂的人反駁,不必太在意。

2.     好好去努力,於實質上會有所增進,至於外表上看起來沒有什麼功績,那沒太大的關係?

太突顯自己的功績,有時只是徒然招來反感而已!

 42.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人之所惡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。強梁者不得其死,吾將以為教父。

第四十二章

1.     萬物皆有一「正」、「反」合之方得一「全」。

反向」略增時,看似招損,但其實可能後來發展為得利;反之亦然。

2.太過於「自恃其強」的人,往往最後也會招致重大損傷。

 43.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無有入無閒,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無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
第四十三章

1.     以謙沖虛心的智慧來應變萬物,雖遇剛強險阻,久之常能迎刃而解。

 44.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是故甚愛必大費;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
第四十四章

1.     與利皆是身外之物,故對名利不可太執著,以免傷身。

2.     「知足」可以使人減少受辱的機會;  知止於所當止,則可以減少受到傷害。如此方能長久。

 45.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躁勝寒靜勝熱。清靜為天下正。

第四十五章

1.     外表上看起來不足,但實質上是夠的,那麼也就可以了,不要太求「滿」。

2.     「以靜制動」比「進」來得好一點。

 46.天下有道,卻走馬以糞。天下無道,戎馬生於郊。禍莫大於不知足;咎莫大於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
第四十六章

1.不知足,老想得到更多,超過應有的分際時,很容易遭致混亂、損傷。

 47.不出戶知天下;不闚牖見天道。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是以聖人不行而知,不見而名,不為而成。

第四十七章

1.掌握「道」的中心原則,看萬物萬事都會很簡捷明瞭。弄得太複雜瑣細。反而不易掌握事理的核心。

 48.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無為而無不為。取天下常以無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
第四十八章

1.凡事弄得太複雜瑣細,會妨礙對「道」的掌握。掌握中心原則,再佐以智慧應變,就應能面對萬事了。

 49.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聖人在天下,歙歙為天下渾其心,聖人皆孩之。

第四十九章

1.政治領袖不應有太多成見,應多明瞭百姓的想法與需要。百姓之中,不管品德好壞,都應加以照顧引導。

 50.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動之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,生之厚。蓋聞善攝生者,陸行不遇兕虎,入軍不被甲兵;兕無所投其角,虎無所措其爪,兵無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無死地。

第五十章

1.人應愛惜自己的生命,學習養生之道,會活得比較寬闊開朗。

 51.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勢成之。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。道之尊,德之貴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長之育之;亭之毒之;養之覆之。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
第五十一章

1.「道」生養萬物,但自恃為己有,不表為己功,也不會說一定要以某種主觀意識去控制些什麼?

2.人應效法「道」的宏闊精神

 52.天下有始,以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復守其母,沒身不殆。塞其兌,閉其門,終身不勤。開其兌,濟其事,終身不救。見小曰明,守柔曰強。用其光,復歸其明,無遺身殃;是為習常。

第五十二章

1.     掌握「道」的中心原則。不必太彰顯些小門徑、小技巧,而多所賣弄。即使偶而用用小技巧,用完仍應回歸於「道」的中心原則。

反之,則易陷於散亂,致受傷害。

 53.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。大道甚夷,而民好徑。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虛;服文綵,帶利劍,厭飲食,財貨有餘;是謂盜夸。非道也哉!

第五十三章

1.一般人喜歡富於變幻的小門路、小技巧,而「道」其實是甚為平實無華的。人應盡量勿受誘引,以免走入旁門走道。

 54.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,子孫以祭祀不輟。修之於身,其德乃真;修之於家,其德乃餘;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;修之於國,其德乃豐;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觀身,以家觀家,以鄉觀鄉,以國觀國,以天下觀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
第五十四章

1.行「道」而有所得於心,對天下萬物總是有某一程度的貢獻。而且這種貢獻是很實在長久的。

 55.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蜂蠆虺蛇不螫,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。骨弱筋柔而握固。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,精之至也。終日號而不嗄,和之至也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。心使氣曰強。物壯則老,謂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
第五十五章

1.依「道」而養身,是最自然而長久的。

 56.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兌,閉其門,挫其銳,解其分,和其光,同其塵,是謂玄同。故不可得而親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貴,不可得而賤。故為天下貴。

第五十六章

1.依「道」而行,避免鋒芒太露  行為帶點隨和,人緣會比較好。

 57.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,以無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諱,而民彌貧;民多利器,國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盜賊多有。故聖人云:我無為,而民自化;我好靜,而民自正;我無事,而民自富;我無欲,而民自樸。

第五十七章

1.「用」的層次才運用技巧、謀略;但在「動機」和「心態」上則應寬容、有愛心,勿貪勿奪 !

 58.其政悶悶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孰知其極?其無正。正復為奇,善復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是以聖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劌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
第五十八章

1.     自己從事職務工作要細心,但對待別人則應稍寬容一些,不要求得太苛細!

2.     大凡天下事利則弊,沒有永遠的福份,也不會永遠都運氣不好。

 59.治人事天莫若嗇。夫為嗇,是謂早服;早服謂之重積德;重積德則無不克;無不克則莫知其極;莫知其極,可以有國;有國之母,可以長久;是謂深根固柢,長生久視之道。

第五十九章

1.節儉能累積餘力,有些事則可以事先預做準備,這樣根基才會深厚,做起事來會比較順。

 60.治大國若烹小鮮。以道蒞天下,其鬼不神;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傷人;非其神不傷人,聖人亦不傷人。夫兩不相傷,故德交歸焉。

第六十章

1.處理政事不要翻來覆去,人心才不會亂。從事政治事務,不要弄到人民常受到損傷。

 61.大國者下流,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。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為下。故大國以下小國,則取小國;小國以下大國,則取大國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國不過欲兼畜人,小國不過欲入事人。夫兩者各得其所欲,大者宜為下。

第六十一章

1.     國與國相處,應謙沖有禮,禮讓為上。

 62.道者萬物之奧。善人之寶,不善人之所保。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加人。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?故立天子,置三公,雖有拱璧以先駟馬,不如坐進此道。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?不曰: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故為天下貴。

第六十二章

1.「道」對善人、不善之人都有好處。不善之人,我們也可以加以誘導或包容,不應直接在心中棄之!

 63.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圖難於其易,為大於其細;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,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是以聖人終不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輕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。是以聖人猶難之,故終無難矣。

第六十三章

1.做事情不能老是想避開平淡、細處,總是要腳踏實地,勿好高騖遠。

 64.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。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。合抱之木,生於毫末;九層之臺,起於累土;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;無執故無失。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。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,是以聖人欲不欲,不貴難得之貨;學不學,復眾人之所過,以輔萬物之自然,而不敢為。

第六十四章

1.     凡事預先做好準備工作,事情來時,會比較好處理。

2.     做事要有始有終,工作快完成時,還能繼續用心,則成功的機會就大多了!

3.     大事也是由各種小事累積組成的。

 65.古之善為道者,非以明民,將以愚之。民之難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國,國之賊;不以智治國,國之福。知此兩者亦楷式。能知楷式,是謂“玄德”。“玄德”深矣,遠矣,與物反矣,然後乃至大順。

第六十五章

1.治理國家不應太過於使用權謀智巧,否則人民的心思易亂!

 66.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為百谷王。是以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;欲先民,必以身後之。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。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。以其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。

第六十六章

1.能謙沖執政,較能得民心。

 67.天下皆謂我道大,似不肖。夫唯大,故似不肖。若肖久矣。其細也夫!我有三寶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儉,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;儉故能廣;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長。今舍慈且勇;舍儉且廣;舍後且先;死矣!夫慈以戰則勝,以守則固。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。

第六十七章

1.慈愛,節儉,不要太爭先。是三種不錯的方針。

 68.善為士者,不武;善戰者,不怒;善勝敵者,不與;善用人者,為之下。是謂不爭之德,是謂用人之力,是謂配天古之極。

第六十八章

1.真正有實力的人不必老是表現自己,意圖一定要別人知道自己的長處。

 69.用兵有言:吾不敢為主,而為客;不敢進寸,而退尺。是謂行無行;攘無臂;扔無敵;執無兵。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。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。

第六十九章

1.事情與問題能化於無形是最好。不必太突顯自己,也不要太低估別人。

 70.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無知,是以不我知。知我者希,則我者貴。是以聖人被褐懷玉。

第七十章

1.「道」的原則是簡捷可行的。但一般人因迷於追逐外物,所以不容易了解「道」。

2.所以,懂得「道」的人雖然依循「道」的原則,但外表行為上最好還是稍稍隨緣、隨俗些,比較好!

 

 71.知不知上;不知知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

第七十一章

1.了解自己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,是走向「真知」的路徑。

 72.民不畏威,則大威至。無狎其所居,無厭其所生。夫唯不厭,是以不厭。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;自愛不自貴。故去彼取此。

第七十二章

1.     雖以「法治」來領導,也不宜逼得太過於緊繃,仍須留給被領導的人一點喘息的空間。讓很不好的人也能有一點點灰色地帶的空間,得以生存。

 

 73.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則活。此兩者,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惡,孰知其故?是以聖人猶難之。天之道,不爭而善勝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繟然而善謀。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。

第七十三章

1.不必老是意圖表現出比別人「勇」的樣子。是非、好壞、利弊得失,常是參半的,怎樣才是最好的、還很難說得定!

 74.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?若使民常畏死,而為奇者,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?常有司殺者殺。夫代司殺者殺,是謂代大匠斲,夫代大匠斲者,稀有不傷其手矣。

第七十四章

1.     被領導者若完全毫無「懼」意,那就很難管了! 但領導者如果傷人傷得太過頭了,還是會受到反制的。

 75.民之饑,以其上食稅之多,是以饑。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。民之輕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輕死。夫唯無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。

第七十五章

1.上位者太求自己的豐厚,常導致人民生活過得不好! 上位者成見太重,也常導致人民的思想、行為方向混亂。

 76.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強則不勝,木強則兵。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。

第七十六章

1.生存的態勢是柔性而有彈性的,太過於偏執硬強,將不利於生存!

 77.天之道,其猶張弓與?高者抑之,下者舉之;有餘者損之,不足者補之。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。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孰能有餘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是以聖人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處,其不欲見賢。

第七十七章

1.     太過則稍減一些,太少則稍補一些,使其均衡較佳! 事情做好了,又不必太過彰顯,「還不錯」就好了!

 78.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,以其無以易之。弱之勝強,柔之勝剛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是以聖人云: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;受國不祥,是為天下王。正言若反。

第七十八章

1.事情雖應好好做,但仍應有所彈性,這樣事情可以處理得更圓融!

 79.和大怨,必有餘怨;安可以為善?是以聖人執左契,而不責於人。有德司契,無德司徹。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

第七十九章

1.事情能完成的程度畢竟有限,不能太過於強求。有人欠債很難索還時,記著有這筆帳就好,不要再心生痛苦!

 80.小國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遠徙。雖有舟輿,無所乘之,雖有甲兵,無所陳之。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。鄰國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,不相往來。

第八十章

1.純樸的村落生活模式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國家形態。

 81.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聖人不積,既以為人己愈有,既以與人己愈多。天之道,利而不害;聖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
第八十一章

1. 信實、真知、至善,都是不錯的。

2. 知識與精神資產方面,可多貢獻於人,這一方面愈付出,自己所得愈多。